校园有了文化,底蕴才会更加深厚,校园有了艺术,精神才会更加灵动。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,提高学生艺术品位,展示学校艺术教育的成果,推动我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,建设良好的文化艺术教育氛围,东海校区语文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。
泉州,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,是被称为“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”。2018年12月18日——12月30日,我校初二年段如火如荼开展了 “海丝”名城征文评选活动和泉州十八景之小导游推介会。此次活动以《“海丝”名城文明礼仪读本》为素材,鼓励孩子们撰写海丝华章,课余时间学生还用“走出去”的方式,对泉州十八景进行一系列的实地调查研究,在班内举办了生动有趣的小导游推介会。
一中东海校区德育保卫处与初一、初二语文组联手举办了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诵读活动”。每天语文早读,预备铃一响,学生迅速拿出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》一书,科代表领读,全班齐声朗读,语文老师巡视指导,整个活动持续15分钟左右,学生阅读了一至二章的古文,而后进入早读其他环节。
本次活动步骤简单、易于操作,目的是将经典日常化,以期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。经典诵读难以一蹴而就,需要落实到每天的早读之中,厚积方可薄发。我们希冀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的同时,收获文言经典所蕴藉的从容气质,潜移默化中,浸润身心,修德养性。
孟子说:“夫辩者,将以明是非之分,审治乱之纪,明同异之处,察名实之理,处利害,决嫌疑。”为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,使学生们的口才得到锻炼,开拓学生展现自我、平等交流的平台,2018年12月27日晚上6:40,泉州一中(东海校区)高一、高二语文组联合举办了“坚定文化自信,让青春更出彩”主题课程高中辩论决赛。
本次的辩题为“‘狂妄之心’不可有—‘狂妄之心’不可无”,有幸邀请到办公室主任杜成治老师、总务处副主任张泉生老师,以及具有丰富辩论经验的杨园园老师担任评委。比赛共分为开篇陈词、辩驳环节、辩驳小结、自由辩论、总结陈词五个环节。正方一辩骆冰鑫和反方一辩林一航首先代表自己的辨方立论,双方的论点都条理清晰,有理有据。辩驳环节,双方辩手针锋相对,唇枪舌剑,那一刻起空气就变得紧张又激烈,双方你来我往,却又不失风度,侃侃而谈。尤其是在最精彩的自由辩论环节,现场气氛迅速升温,双方选手们都展现了他们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。精彩不停,掌声不断。最后,办公室副主任杜成治老师从宏观角度为本次辩论赛进行点评和指导,杨园园老师分别对每位选手的表现进行评点和鼓励。
12月26日晚,由泉州一中东海校区高二年级语文组主办的2018年“中华传统文化百家讲坛”活动在学术报告厅举行。本次活动的领导有教学科研处邵晏主任,高二年段杨志攀段长。高二年级七名选手参赛,高二年段全体学生观参加活动。
19时整,活动在主持人(吴哲宇、陈旭阳)精彩的开场白和台下观众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帷幕。“殷切向竹著,甘苦尔先尝”。筷子,象征着古老而悠远的中国文明,浓缩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精华。作为本次百家讲坛活动的首位分享者,潘舒程同学在现场热情的氛围中与我们共同分享了“中华筷文化”。白耀峰同学以另类视角解读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宴席“鸿门宴”——“你所不知道的鸿门宴”,赢得了阵阵掌声。中华诗画流传至今,除了其本身丰富的内涵和迷人的魅力外,更少不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弘扬与传承,彭泉锋同学的“中国诗与中国画”,再添光彩。“趣味中药名”更是拉近了同学们与传统文化的距离,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觉与自信,紧接着吴昊昌、杨洺、郭晨曦三名同学分别以“一场前年的闲聊”、“李白和他的秘密”、“中国古建筑的失语症”为题,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此外,东海校区初一、初二、高一、高二四个年段共同举办了硬笔书法比赛,作品以年段为单位设奖,每个年段设一等奖3人,二等奖6人,三等奖12人。比赛期间,语文组老师们精心组织,同学们积极参赛,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作品。经过评委们认真严格专业的评选最终84名同学分别获得一、二、三等奖。
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在传承中求创新,为学生搭建了一个锻炼的舞台,强化了对学生审美教育和艺术表现力的培养,营造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,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,开阔了我校学生的文化视野,增强了我校学生在当今社会的竞争意识,使我校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不断认识自己,塑造自身,完善自我。
(东海校区语文组报道)